北京团聚力科技有限公司,一家新兴的创业公司,在短短半年之内就将团聚力系统开发出来,并应用于超过一万多个团队与组织,帮助他们搭建以微信官方公众号为入口的专属移动社区,其实力之强大是无可置疑的。其该公司CEO余晶莹专门从产品的功能、亮点及典型客户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对团聚力系统作出最新了最全面的解读。

  余晶莹,毕业于人民大学,连续创业者,“中国青年政治新媒体与青年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曾被几十家大型企业聘为管理顾问。现为北京团聚力科技有限公司CEO。

  团聚力

  团聚力是面向线下真实组织的专属移动社区系统,帮助组织轻松凝聚成员、在互动中沉淀组织故事。系统能以组织的微信公众号为入口,也能在浏览器中独立访问,后台为管理员提供大数据分析、量化考核、UI及权限设置等管理功能。它作为公众号的升级方案,团聚力解决了线下真实组织在运用公众号搭建新媒时,只能单向推送而无法进行交互、不能沉淀精彩历史、不便于实名验证与自动分组的问题。同时也弥补了微信群的人数限制,重要消息容易被覆盖等问题。

  团聚力五大功能

  “团聚力”用微社区聚合团队的力量,为团队/组织提供凝聚成员、沉淀故事的专属社区系统,并且无需下载、数据安全、专属定制。从七月初开放到今天,“团聚力”经过不断地完善和优化,现在已经能够为团队/组织提供如下5大功能。

  1) 记录精彩故事——在“故事“菜单,以时间轴的形式集中展示组织的精彩故事。这些故事不仅由组织管理者发布,每一位成员都可以为组织贡献内容。发布故事在手机端便可轻易完成,支持文字、照片、视频、附件。

  2) 管理与展示子组织——能够为下级团队提供展示功能。子组织管理者(例社团之于社联)可自行维护团队简介、成员信息、故事及活动。超级管理员在后台能进行子组织的审核开通、注销与考核。

  3) 秀出成员风彩——按身份分类展示组织的成员。这不仅仅是一个列表,成员可以自行编写个人“传记”,并提供交换联系方式的功能。

  4) 能沉淀的运营小工具——团聚力提供丰富的组织运营工具。这包括带现场互动功能的活动工具、能推送与统计查阅名单的通知工具等。运用这些工具在高效开展工作的同时,工作业绩将自动沉淀到组织历史中。

  5) 收集成员的活动轨迹——成员在社区中发布的每一个故事、举办或参与的每一个活动都将记录在个人时间轴时,积累成员在组织中的活动轨迹。

  团聚力四大亮点

  团聚力推崇团队聚合的力量。坚信一个组织的业绩与辉煌是由众多个体与一系列大小事件构成。因此它的设计初衷便是将组织发展中的价值碎片聚合起来,打造互联网+团队建设。关于团聚力的几大亮点总结如下,它们全面展示团聚力相比其它同类产品的独到之处。

  1) 子组织管理——团聚力中支持子组织管理,例如高校社联中的社团,校友会中的分会,志愿者组织中的团队。每个子组织拥有专属独立的数据、权限、网址与二维码。各子组织中产生的故事、活动与成员都将归集到父组织,同时在管理后台拥有子组织量化考核与统计工具。

  2) 团聚力指数——系统内置一套针对团学组织的量化考评体系。该体系以30多个量化指标,构建“四力”模型,再通过“团建力“、”凝聚力“、”传播力“、”吸引力“最终计算组织的”团聚力指数“,为测量组织的运营绩效提供客观依据。

  3) 身份管理——团聚力面向线下真实的组织,成员注册时可选择不同的身份。这些身份由组织管理者在后台设置,这包括有哪些身份,各身份注册时的填写项,各身份在社区中的权限、是否开放注册等。身份模式帮助组织管理者

  4) 同行(xing)——同行(xing)表示共同参与,是团聚力项目原创的“众筹故事”的新玩法。一则故事发布后,共同参与的人点击“同行”按钮后能为故事补充内容,同时自动收录到自己的故事列表中。这则故事不再只属于原始发布者,而属于整个组织。

  现已超过一万个线下真实的团队使用

  根据《2016团聚力数据报告》显示,团聚力系统的使用率正在快速上升,截止到十二月中旬为止,已有超过一万个线下真实的团队使用该产品。其中,典型的用户包括北京林业大学学生会“A4210”、中央民族大学社团联合会“社团之家”、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艺术人大”、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团委“石榴团支部”、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人大校友会”、海淀团区委“海淀青年”、天津科技大学“学海拾穗”等。

  北京林业大学学生会“A4210”——北林A4210以环保为主题。运营社建“故事“功能,成员每天发布关于”衣、食、信、行“方面的环保故事,通过21天养成好习惯。活动功能根据积分为成员提供福利活动。

  中央民族大学社团联合会“社团之家”——民大社联通过团聚力社区,集中展示与管理正式注册的社团。社团运用自己专属的二维码招收成员,运用活动功能发布报名、签到、现场互动。社联则根据后台提供的团聚力指数进行社团量化考核。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艺术人大”——“艺术人大”运用活动报名工具实现“抢票”,运用通知功能推送演出通知,通过故事功能记载演出的图文、视频资料。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团委“石榴团支部”——北外以团聚力系统搭建16级各班级的团支部,在移动端进行线上团建,提升了班级内部的凝聚力与班级间的PK感。

  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人大校友会”——以团聚力系统建立统一的校友社区平台。该平台以各分会、兴趣圈、职业联盟为二级组织,实现了“统一平台、分权运营”管理思想。

  海淀团区委“海淀青年”——海淀青年以其公众号为入口搭建青年社区,以专职社工管理各片区的青年。他们运用团聚力宣传工作动态、发布青年活动、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

  天津科技大学:“学海拾穗”——运用故事打卡功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督促每日坚持背英语。后台为校方每周为校方提供打卡成绩与排名。

  从校园生态到教育培训机构再到政府/商会,团聚力的服务脚步从未停歇。

  随着2016团聚力的正式开放,微信的下一站已经正式启航。未来,团聚力也将作为微信的新兴小程序,以微信为入口,帮助线下组织建立专属移动社区,并且其能力还将不断升级,成为一种更“酷炫”的线上团队聚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