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号凌晨,微信公众平台向外发出200个小程序内测邀请函,传说中的微信“应用号”终于要来了。
“小程序”到底是什么?
其实早在今年1月11日举行的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张小龙在演讲中就提到:
微信的本意并不是要做成一个只是传播内容的平台,而是要做一个提供服务的平台,所以微信团队专门拆出了服务号,但服务号以提供服务为主,基于一个诉求,“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现在我们将开发一个新的形态,叫做应用号。”
9个月后,千呼万唤的“应用号”最终以“小程序”的名字进行了小范围的内侧。
简单说,微信“小程序”可以为开发者提供基于微信的表单、导航、地图、媒体和位置等开发组件,让他们在微信的网页里构建一个HTML 5应用。同时微信还开放了登录和微信支付等接口,让这个“小程序”可以和用户的微信账号打通。
至此,微信的三大霸王枪的的功能及优势大致如下:
订阅号:主要发布消息、产生内容,优势频率高
服务号:提供简单的服务,流量入口明显
应用号:提供更深度的服务,优势更流畅体验。
微信之父张小龙也在朋友圈对“什么是小程序”进行了精准阐释:
图片来自网络
“小程序”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用户
绝大多数产品其目标用户同时也是微信用户,在微信里开发产品,产品也更容易触及用户。
小程序的应用,可以使手机更加清爽,无需再下载安装APP,也可以避免隔三差五地下载更新包。对于使用率不高的软件,小程序就可取而代之。同时也避免了安装过多应用造成的手机卡顿等问题,可以说是安卓机的福音。不过,对于一些大型应用APP还是有必要安装的。
另外小程序可跨平台应用,即使手机丢失,也不需在新手机重新下载,只需登录微信即可。
但不知道,最后过于“臃肿”的微信,用户体验是否尽如人意呢?
开发者
小程序节省开发成本,维护更新简单。只需研发出一款适用于浏览器应用的产品,即可满足不同操作系统的使用需求。并且App的推广成本实在是太高,公众号能够实现获得用户,并且获得的成本和传播的速度会更好一些。
不过,不难想象小程序的开发者同样会像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中一样受到诸多限制,例如将应用内容分享到朋友圈、内容审核的规则都得按微信的来——微信在这方面从来就不比苹果更好对付。
如果说3年前微信推出订阅号让内容生产者能够将精力集中在创作和运营上的话,那么现在微信推出的小程序无疑能让开发者更专注地进行开发。因为微信已经准备好了用户和平台,开发者们只需要开发出更有趣和实用的应用。
小程序与苹果规则不会冲突
这几年,微信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成长于iOS和Android两大平台,已经是首屈一指的超级APP。虽然微信也是一款平台级应用,但也必须遵守iOS、Android系统平台对应用所要求的规则,换句话说平台拥有对所有应用的生杀大权。微信这种用户量巨大的产品,必然不会冒丝毫的风险去挑战苹果的规则。微信比任何人都清楚苹果的规则。
这两年,被称为“科技界春晚”苹果发布会,腾讯系产品的露出极为频繁。比如去年苹果重量级产品Apple Watch首次发布的时候,微信就被作为重点应用在发布会上进行了演示;刚刚过去的iPhone7发布会上,腾讯安全管家也被热捧了。因为苹果知道,他们最大的市场在中国,而腾讯的应用拥有最大的用户群体。iOS如果抛弃微信,大量用户必然会涌向Android,这也是苹果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说,腾讯和苹果双方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好,任何一方都不会去挑战这一关系。平台与平台上的应用互相促进,这种关系其实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典范。
微信的目的不是做应用市场
小程序这一产品形态,并非微信首创。几年前,百度就曾经推出过轻应用,当时包括UC、豌豆荚等浏览器和应用市场,也都尝试推出过这一功能,但基本上没有一个能将这个事情做成的。
这些产品用户量级其实都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往往是平台单方面有激情,而开发者却没有从中捞到多少好处。当时那个市场环境,应用市场领域尚未开始或者才刚刚开始整合,起码还未出现明显的颓势,因此开发者也不会对这件事情产生兴趣,重点还是主攻应用市场。
微信做这件事会有所不同吗?应该说,大环境就已经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应用市场已经整合,长尾APP露脸机会越来越少,流量越来越贵。这种情况下,开发者对于展示的需求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切,从应用号推出之前就深受外界关注即可看出。
对于微信而言,在完成订阅号、服务号的布局和用户习惯培育之后,进一步往具体应用的部分功能方向推进,加上庞大且固定的活跃用户基数,理论上还是可能成功的。
但微信的目的不是做应用市场。目前微信已经建立了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三大体系,小程序的出现,是对自己“平台级应用”的属性进一步升级与完善,从而增强用户活跃度。当然,腾讯未来也可能会因为这个功能而获利,比如朋友圈广告业务就又多了一大批广告客户——开发者。
一个更加开放的微信
微信开放小程序这些接口,意味着“赋能”开发者,降低开发者的成本和应用维护难度,理论上凭借微信自身巨大的流量池,可以让长尾APP的部分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在用户面前,刷出存在感。
这两年,微信发展迅速,极简的风格培育了极好的用户体验。微信牛逼之处,就是其实上面有很多功能,但是却让多数人觉得还是一款很轻的APP。小程序的推出,经历内测和全面开放申请,但最终会统一上线,通过用户主动搜索。
用户主动搜索而非微信推送,这仍然是为了维护用户体验,继续克制地保持“轻”的感觉,而统一时间上线,则是体现公平的规则,开发者开发的小程序,必须有足够的价值才能获得用户主动的青睐。
这种逻辑,其实和现在新媒体作者们有相似的逻辑。写文章的人,需要写出有意思有价值的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粉丝,这两年内,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有创新意义的文体也在出现。
至于做应用的人,则需要更多考虑用户的需求,凭借微信提供的这些工具,能否做出创新的应用吸引用户的注意,就看开发者的本事了。因此,小程序的推出,某种程度上也可能会推动眼下鲜有创新的APP市场会有更多的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推出小程序,赋能开发者更多的能力,搭建的是一个平台,而不是自己涉足各种各样的功能对开发者造成威胁。这种风格,与小马哥近年来所强调的开放、连接器、“半条命交给开发者”等概念和理论是相符合的。
无论小程序将来如何,至少,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微信。
往期精彩:
帕斯卡大潮汹涌 9系显卡值得抄底吗?
三星Galaxy note7 频频爆炸 究竟人为还是“自爆”?
最硬资讯 | 使用过期Win10预览版后果很严重
手机指纹识别位置之争:放在哪更合适?
小白必看:固态硬盘选购指南
GTX 980M和GTX 1060游戏本谁更值得买?
并没想象中那么好 iPhone 7/7 Plus评测
涨姿势!用最小成本获最大提升 笔记本升级指南
网络不给力?实用建议助你告别烦恼
更多资讯请关注“硬件学堂”查看
评论列表